2010年,隨著MOU正式生效,兩岸金融業市場准入談判陸續完成,兩岸金融業正式朝「共同市場」邁開步伐。對於台灣約二十多萬金融業從業人員而言,大中華就業市場的新時代,也因此同步來臨。天下雜誌最新出版《揮旗兩岸金融大新局》以銀行業為主軸,輔以證券業變化,歸納出過去十七年的兩岸金融關鍵事件,更進一步剖析未來的兩岸金融大新局,邀請你提前掌握先機!
最快在二○一○年底,大陸中國銀行、交通銀行的分行,即將出現在台北市信義區。而台灣七家銀行(合作金庫銀行、土地銀行、中國信託商業銀行、第一銀行、華南銀行、彰化銀行、國泰世華銀行)在大陸的辦事處,也將正式升格為分行或成立子行。在保險業方面,大陸已開放(符合條件的)外資合資經營,國泰、新光、台壽等台灣保險業者已進軍大陸多年。在證券業方面,預計在ECFA後續談判中,將確定台灣業者的經營方式和業務範圍,寶來、群益等七家證券業者布局十年以上的辦事處,也將可望「修成正果」。
對於台灣約二十多萬金融業從業人員而言,大中華就業市場的新時代,也因此同步來臨。未來不論隨台灣金融機構西進大陸,甚至在大陸金融業者招攬下,直接赴陸工作,都可能對職涯帶來全新的機會和挑戰。
中信金控副董事長暨中國事業部執行長羅聯福觀察,資歷約三到五年,同時能夠適應整個大中華區域市場的金融業員工,將會是最重要的一群,也是不論中外、台資金融業者都爭搶的人。
「能夠適應大中華區域市場」包含許多主客觀要素,各家業者的定義也不盡相同,但唯一的共通點,就是要有符合當地市場的專業能力。專業能力怎麼定義?「
證照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基礎。
大陸金融證照成台灣金融顯學
不論在台灣或大陸,要從事銀行、保險、證券等金融業相關工作,如今
證照資格已是基本條件。但兩岸目前仍未相互承認對方所核發的金融
證照資格,因此對於台灣金融人才而言,考取大陸的金融相關
證照,成為增加未來競爭力的必要手段之一。「你考過了沒?」也在近一兩年,成為證券、銀行、保險業的流行問候語。
根據代辦機構估計,往年台灣報考大陸金融業相關
證照,總人數均不足千人。二○○七年首度破兩千,去年報名人數更超過五千人。相當於每三十個金融業員工中,就有一人報考大陸的金融相關
證照。赴大陸考金融
證照的台灣金融業員工,不只報名人數呈倍數增長,結構也從重點培訓的高階主管,向下擴散到基層主管和一線員工。
以去年底放榜的中國「期貨業從業人員資格考試」為例,單單寶來曼氏期貨一家,從副總到一線營業員,就有超過五十名員工報考,更創下二十人同時上榜的紀錄。
台灣金融業員工,為何甘願犧牲休假、背簡體中文教材,甚至自掏腰包赴大陸考
證照?「一張
證照,進可攻、退可守,」永豐金證券忠孝分公司業務副科長林偉麒,一語道出動機,更不諱言金融人的天性就是跟著機會和金流走。二○○七年大陸股市大漲,他就看到對岸證券業市場的潛力。當時兩岸金融往來仍封閉,林偉麒已經考取大陸證券從業員資格。他做好心理準備,先爭取國內業者外派大陸的職缺,但如果看不到台灣業者赴大陸營業的機會,就去大陸券商應徵。
而本土金融業者,隨著MOU、ECFA陸續簽訂生效,紛紛為西進摩拳擦掌,對員工考大陸金融
證照的態度,也產生大轉變。從過去的消極應對、提防對岸挖角,轉為積極鼓勵,成為國內人才赴大陸考
證照的推手。
業者甚至比員工還心急。富邦證券二○○九年六月起,就開設專攻大陸「證券業從業人員資格」考試的「黃埔一期」特訓班。外聘講師、免費提供教材之外,若考上,還會補貼部分機票、食宿費用。金融資歷超過十五年的富邦期貨資深專案經理簡春旺,就是「黃埔一期」的畢業生。除了已有期貨從業資格外,還同時考取大陸的證券交易和基金投資從業資格。「未來中國證券市場一定會開放,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,」簡春旺說,「相關
證照已是到大陸執業的必備門票,愈早拿到愈好。」
寶來曼氏期貨副董事長周筱玲分析,本土金融業開始積極搶攻登陸人才的「
證照門票」,「
證照取得數」如今成為本土金融業西進競爭的新戰場。以證券業為例,除富邦證券外,永豐金控證券、凱基證券、統一證券,也針對基層主管和員工,提供大陸金融
證照考試的課程和教材,甚至還有獎勵。
證照種類多,報考須謹慎
證照在手,成為台灣金融人才赴陸工作的「門票」。然而,大陸金融業
證照從規範到類型,仍呈現紛雜不一的情況。一方面,發照機構彼此重疊。以近幾年熱門的「理財專員」為例,大陸同時有銀監會下轄的產業協會(類似台灣的銀行公會)、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部頒發相關
證照。二方面,手握歐、美等地通用的「國際
證照」,在大陸並不見得適用。目前幾張主流國際
證照,大陸都有官方另行認定的
證照資格。例如「國際專案管理師」(PMP)有「項目管理師」,金融業的「認證理財規劃顧問」(CFP)對應則有「
理財規劃師」。
「有國際
證照仍不代表能合法執行業務,」輔導大陸考照單位、顧問公司解釋,「大陸等於以『工作證』的要求來綁
證照考試。」
由於大陸金融
證照規範不一,種類又相對繁多,補教業和代辦機構因此各出奇招。有的號稱找來命題委員,考生出團到大陸,先上兩天「重點複習」,保證上榜。有的則標榜能直接用「推薦甄試」方式,不用考試,就能取得
證照。但花錢取得
證照後,卻可能面臨在求職時與職務不適用,甚至無效等問題。簡春旺建議金融同業,一定要依照自己的專業和預計到大陸從事的工作,慎選報考。
大陸金融相關的「有效
證照」主要分為兩大類:專業程度較高的「執業資格」,和業務員層次的「職業資格」。前者是由銀監、保監、證監三會下轄的產業協會發行,專業程度較高,是全國性執照。考試取得資格、並通過審核或受聘於當地一段時間,就能在大陸的銀行、保險公司或券商從事特定專業業務。後者則是由大陸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部(前身為勞動部)發行,屬於從事金融基層相關工作的資格。
中華國際專業人才網表示,與金融行業相關的職業資格,主要有「
理財規劃師」、「信用管理師」和「
金融事務師」三種,對應的工作分別是理專、後台風控和一般櫃員等工作。除了銀行理專,
理財規劃師也可以在投顧公司工作。
不過要注意的是,有的補習班代辦的職業資格是地區性的,只適用於特定省或市。台灣人要注意報考「部」、「京」等級的,才能通用全中國。職業資格也區分為五級,各金融機構對應徵人員的
證照要求不同,報考
證照最好先詢問有實際大陸工作經驗的同事,或找專業機構諮詢。
台灣考證照只有限度開放
相較於台灣金融人才赴陸成熱潮,目前台灣對大陸來台的金融業員工,開放程度仍十分有限,僅以投資台灣金融業的董監事或來台設立辦事處、分行的金融業中高階經理人為主。
依據《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從事專業活動許可辦法第十二條》規定,目前能夠來台工作的大陸金融人才,分為兩類。一為來台投資台灣金融業(目前兩岸金融三法規定陸銀參股台灣金融業上限為五%),擔任董監事的大陸金融業代表;第二類則為來台設立辦事處或分行的金融業者,可以指派一名高階專業經理人擔任分支機構主管,和最高七名專業人員來台。
不過,隨著ECFA談判,兩岸金融業市場准入開放幅度將日漸擴大,來台的大陸金融專業人士可望增加。對於大陸來台的金融業人才而言,同樣需要比照外資銀行在台員工,考取台灣的金融相關
證照,才能執業。
在台灣從事金融業工作,雖然除出具研究報告的證券分析師、或承接壽險保單的壽險業員工外,法規上並未限制金融從業人員須通過
證照考試。然而專業
證照時代來臨,目前台灣各主要金融業者,多會規定新進員工需具備部分基礎
證照。未來大陸人才來台從事金融業務工作,陸銀業者亦可能比照辦理…
資料來源:Cheers 快樂工作人雜誌 陳一姍、黃昭勇、張翔一、丁筱晶
相關金融類
證照介紹:
理財規劃師、
金融事務師、
國際商務師